北理工徐特立學院積極開展“一年級工程”教育活動
發(fā)布日期:2016-08-31 供稿:徐特立學院 攝影:徐特立學院
編輯:謝歡欣 審核:程杞元 閱讀次數(shù):
為系統(tǒng),、有效地指導新生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幫助其盡快完成角色轉變,、明確發(fā)展方向,,徐特立學院結合學校關于“一年級工程”的具體要求,,開展了2016級新生入學教育,。其中包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入黨啟蒙教育,、專業(yè)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等多項內容,。
8月28日上午,學院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專職副主任李旭珊應邀給同學們授課,。為了調動現(xiàn)場氛圍,她通過互動問答形式和同學們交流,。在幾名同學分別講述了自己眼中的大學生活以及入學后的困惑后,,李旭珊從學業(yè)、職業(yè),、人際與情感四個主要方面入手,,幫助大家解決了目前可能面臨的一些心理問題。她指出:“相比高中,,大學多了一些多元性和自主性,。學習方向更加專業(yè),學習方法更加多樣化,,再不是每天從早到晚都被老師排的滿滿的,,需要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和學習進度,。”聆聽了本次講座以后,,同學們都感到受益匪淺,,多了幾分自信,少了一些迷茫,。
8月28日晚,,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肖坤給同學們帶來了題為《九十五載尋初心 中共黨史漫談》的精彩報告。他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為切入點,,詳細闡述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歷史背景,,并從“武裝斗爭”、“統(tǒng)一戰(zhàn)線”,、“黨的建設”三方面深度解讀中國共產(chǎn)黨的奮斗歷程,。“為什么無產(chǎn)階級可以登上歷史的舞臺”,、“為什么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才能發(fā)展中國”,通過本次講座,,同學們對這些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針對部分同學入黨動機模糊的困惑,肖坤強調同學們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為什么要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最后,,他鼓勵大家樹立“家國情懷”,矢志成才報國,。
8月29日,,徐特立學院辦新生入學教育之“懋師人中圣——我們的老院長徐特立”。校圖書館黨總支書記兼副館長鄭焱應邀主講,。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徐特立教育基金管委會副主任、育才助學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田地,,徐特立先生嫡孫徐凱,,學院全體教師參加活動。鄭焱以“學習,、傳播,、傳承”作為關鍵詞,利用眾多生動形象的事例講述了徐特立傳奇的一生,。幼年家境貧窮卻刻苦讀書,;青壯年破產(chǎn)讀書、創(chuàng)辦學校,;不惑之年海外留學,;革命低潮依然入黨;年近花甲徒步長征,;古稀之年堅持學習……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彰顯了徐老“獨行特立,,高潔自守,不隨流俗,,不如污泥”的人格品質,。最后,鄭焱結合徐老提出的有益學習方法和理念,,倡導同學們在大學里盡快尋找自身定位,,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制定合理的規(guī)劃,,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努力踐行“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
當天,,同學們還對徐特立學院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和管理制度進行了集中學習,。徐特立學院副院長、教務處副處長程杞元結合“培養(yǎng)具有扎實的數(shù)理基礎,,有良好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堅韌不拔的研究精神,學術研究的名師和工程總師的領軍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介紹本科生階段的教學模式,,并深入分析了“3+X”動態(tài)學制的內涵。研究生院培養(yǎng)處副處長,、徐特立學院副院長楊東曉為對我校研究生階段的培養(yǎng)體系進行了詳細說明,。她從“育人目標”、“學習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本科生階段和研究生階段教育模式的區(qū)別,。并鼓勵同學們在攻讀研究生期間爭取出國交流的機會,,通過交流訪學、國際會議,、學術競賽等渠道開拓自己的國際視野,。
此外,學院在講座之余穿插了參觀校史長廊,、集體游覽校園,、室外素質拓展等多項活動,旨在加深新生對學校的認識,,拉近學生彼此間的距離,,為同學們順利開啟大學生活,,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生軍訓奠定基礎。
“一年級工程”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學院將結合大一學生不同階段的需求和特點,,進一步開展更具實效性和針對性的學生教育,服務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