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風雨同心,,北理工海內外學者攜手抗疫
發(fā)布日期:2020-02-14 供稿:高精尖中心,、黨委宣傳部 攝影:高精尖中心
編輯:吳楠 審核:魏名山、周勇,、王征 閱讀次數:“五大箱10000只防護口罩,,正式運送到北理工,!”2月10日,一批寶貴的捐贈物資,,漂洋過海,,送至北京理工大學,這批捐贈物資承載著一批北理工海內外學者們的“風雨同心”,。
1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北京理工大學的校園中,,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成為師生員工的共同心愿,。
面對疫情,北京理工大學智能機器人與系統(tǒng)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簡稱:中心)全體教師們發(fā)起了“風雨同心,,攜手抗疫”行動,,他們嚴格防控、齊心協(xié)力、團結一致,、共克時艱,,并且積極通過不同的途徑,用自己的方式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在這場抗疫行動中,,中心的海外專家學者滿懷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紛紛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1月26日,,中心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IEEE)總主席福田敏男教授,向中心的海內外教授們發(fā)起“風雨同心,、攜手抗疫”的倡議,,得到了中心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全體工作人員的積極相應。
中心空間機器人團隊負責人,,前任國際機構學和機器科學聯(lián)合會(IFoMM)總主席Marco Ceccarelli教授,、中心海外核心研究人員法國科學院院士Abderrahmane kheddar教授等20余位海外學者積極行動,發(fā)動各種力量,,在海外全力籌措口罩,、藥品等抗疫物資。由于口罩等抗疫物資在海外也已經成為緊缺商品,,這給物資籌措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難度,,但各位專家學者們不辭辛勞,有的專程驅車到藥店,、超市,、商場采購,有的通過自己的私人關系進行籌集,。歷時近一周,,在多位中心海外學者的共同努力下,終于籌措齊備10000只防護口罩以及相關藥品,。
在籌措防疫物資的同時,,海外學者們還通過郵件和視頻等的方式關心中國師生情況,叮囑大家注意安全,,并對學校和學校師生員工表示誠摯的慰問,。“中日一衣帶水,,和平友好,,在這個非常時期更應該風雨同心,,共克時艱。日本曾經歷福島核電站泄漏等類似的事件,,希望中國政府可以借鑒相關經驗,,積極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好防控,,減少人員流動,,希望生病的人員能盡快好起來”,中心醫(yī)療輔助機器人團隊負責人,、日本早稻田大學藤江正克教授在郵件中表達了自己對中國疫情的慰問,。
面對疫情,在海外學者們積極行動的同時,,中心也第一時間做好抗擊疫情和配合捐贈物資運輸的各項部署,,用自己的方式打響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
為了將海外學者籌集的抗疫物資盡快送達學校,,中心項昌樂院士,、中心常務副主任黃強教授積極協(xié)調海關、物流,、進京等環(huán)節(jié),。中心海外青年研究骨干張博、姜銀來通過私人關系,,利用對公國際商務快件的方式,,遞送抗疫物資,,并親自開車將物品運送到快遞機構庫房,,確保直接發(fā)送國內。海內外學者教師們攜手建立起抗疫物資的快速物流通道,,確保這批凝聚著海內外北理工人的愛心物資于2月10日及時送抵學校,。
疫情發(fā)生以來,中心領導小組組長張軍院士,、中心主任陳杰院士帶領中心全體人員認真落實上級和學校黨委各項防控工作要求,,并針對疫情積極開展科研攻關。
中心的專家學者們在2019年度總結暨學術研討會上合影
在全力做好海內外專家學者和工作人員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中心還積極統(tǒng)籌安排各團隊科研工作,,引導聚焦疫情防控,發(fā)揮優(yōu)勢,,組織精兵強將,,圍繞微納測量、醫(yī)療輔助機器人等方面開展了攻關工作,,積極貢獻抗疫工作,。
中心微納機器人團隊積極探索提升微納操作手系統(tǒng)的精度和抗干擾能力,,實現可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對納米尺度的單個病毒(模型)進行靈活操作,,可為治療和后續(xù)研究提供科研支持,;利用電浸潤技術研發(fā)出微流控片上系統(tǒng),可將血液測試系統(tǒng)縮小至測試盒大小,,便于攜帶,,該技術有助于快速病毒檢測;康復團隊攻關研制的醫(yī)院隔離病房自主護理機器人,,可用于隔離病房病人血氧,、血壓、心跳檢測記錄,,并提供娛樂和遠程視頻服務,。
面對疫情,中心海內外全體人員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積極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體現出“風雨同心,,攜手抗疫”的大愛情懷,與全體北理工師生一起,,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