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傳紅色基因 育時代新人
——北理工舉行“校史進思政課堂”座談會暨校史叢書贈送儀式
發(fā)布日期:2018-10-19 供稿:黨委宣傳部 辛嘉洋 攝影:新聞中心 郭強
編輯:韓姍杉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shù):
“思政課堂作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陣地,,我們思政課教師更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培養(yǎng)時代新人是要培養(yǎng)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牢記使命擔當,、自信自立自強的青年一代,,這些精神品質都與北京理工大學的延安精神和軍工文化相輔相成。我們要認真挖掘校史中的優(yōu)秀案例融入課堂,,將北理工的紅色基因與理想信念,、愛國主義、人生價值,、道德情操有效結合,,達到教育和教學的有效結合,培養(yǎng)能夠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優(yōu)秀建設者和忠實接班人,。”這是北理工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季雨在“校史進思政課堂”座談會暨校史叢書贈送儀式上的有感而發(fā),。
10月16日,,北理工“校史進思政課堂”座談會暨校史叢書贈送儀式在良鄉(xiāng)校區(qū)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包麗穎,、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林英,、副院長劉新剛、張毅翔,、郭麗萍出席了會議,,馬克思主義學院各教研室負責人和教師代表參加了會議。座談會由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征主持,。
會上,,包麗穎代表學校黨委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代表贈送了剛剛重印的《北京理工大學校史叢書》,并分享了自己對校史認識和理解,,也對充分發(fā)揮校史作用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出期望,。
包麗穎講到,北京理工大學的發(fā)展建設,,是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辦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實踐,,北理工的校史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科技史,、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深入學習好、研究好校史,,從校史中品讀延安精神,、軍工文化的偉大意義,,增強愛校榮校情結。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開展校史研究尤其是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深入挖掘“延安根,、軍工魂”以及徐特立教育思想的內(nèi)涵和新時代表達。思政課教師還要用好校史,,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與校史校情教育相貫通,,推進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從校史中挖掘優(yōu)秀典型案例,,用北理工紅色故事激發(fā)學生情感認同,、理論認同。包麗穎勉勵思政課教師要傳承延安根,、筑牢軍工魂,、砥礪報國志、爭做時代新人,,培育時代新人,。
會上,王征向與會教師詳細介紹了學?!缎J穮矔返木幾爰爸赜∏闆r,。學?!缎J穮矔分赜?,是學校校史數(shù)字化搶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搶救瀕臨流失殆盡的珍貴校史資料,,黨委宣傳部著力搜集整理了上世紀以來學校編纂出版的校史資料,,面向校慶80周年,于2017年啟動了校史資料的數(shù)字化搶救工程,,2018年組織力量重新印刷了《北京理工大學校史叢書》,。
李林英在講話中認為,思政課教師不僅僅是在傳遞知識,,更是傳遞情,。北理工作為一所偉大的學校,為挽救民族危亡而生,,做出偉大的歷史貢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擔當著價值引領的責任,要深入學習校史,,汲取營養(yǎng),,為課堂融入更多鮮活教學案例,提升教學成效,,傳承和弘揚創(chuàng)校以來學校在思政教育教學方面的光榮傳統(tǒng),。她希望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們扎根北理工,,培養(yǎng)時代新人。
與會教師代表分別就校史融進思政課堂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皩W校著力打造大思政工作格局,突出抓好思政理論課這一主渠道主陣地,,推動思政課教學有效實現(xiàn)四個貫通,,即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貫通、與校史校情教育貫通,、與社會實踐貫通,、與學生黨建工作貫通。我們在近代史綱要課程中與校史,、學科發(fā)展史,、學生的思想狀況相結合,彰顯北理工延安根,、軍工魂的育人特色,。”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研室楊才林老師就“四個貫通”簡要介紹了近年來中國近代史綱課程貫徹校史內(nèi)容的工作情況,。
“我們思政課教師結合授課學生的專業(yè)背景,、專業(yè)歷史和特色來設計教學內(nèi)容非常重要,這就需要我們在對校史校情和學科發(fā)展史都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我曾引用‘在參與9·3閱兵的武器裝備中,,不是我理研制的就是我理參與研制的’,這句話對學生的激勵作用非常明顯,、自豪感倍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的張雷老師談到,。
去年入職的青年教師宋珊珊在座談中講到:“我借鑒了其他老師在課堂中講到的‘榜樣的力量’,,在開展教研過程時引入了徐特立老院長、王小謨院士,、毛明等校友榜樣,,同時也引用了倪俊等在學生們身邊的榜樣,運用榜樣的力量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更容易讓同學們接受?!?/p>
下一階段,,學校將繼續(xù)深化推進校史、學科史編纂工作,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挖掘校史的育人價值,,服務人才培養(yǎng)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