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日期:2015-12-25
供稿:圖書館 馬麗 攝影:圖書館 張敏
編輯:圖書館 張敏 審核:鄭焱 閱讀次數(shù):
12月22日,中法大學特藏文獻暨中法文化交流學術(shù)研討會在理工國際教育交流大廈第一會議室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圖書館、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上海師范大學,、國家圖書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語系,、北京社科院歷史所,、北京開放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校史館及中法大學老校友3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黨總支書記兼副館長鄭焱主持。
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孫逢春致歡迎詞,代表學校向與會各高校,、研究所的專家們及我校中法大學老校友表示歡迎,。他指出中法大學雖然只存在了30年,但是它在中國教育史上卻是頗有特色的一所大學,。中法大學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tǒng)和國際化的辦學理念,,為我校的建設帶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中國和法國都是文化大國,,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文明,,在近代中法關(guān)系中,文化關(guān)系始終占有重要地位,。中法大學作為近代中法文化交流的產(chǎn)物,,它的教育模式、辦學理念,、教學制度,、管理形式、歷史文化等等,,都值得各位專家,、學者在此交流、研討,,希望除學術(shù)研討外,,還能積極推進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
圖書館館長徐文國指出圖書館不僅是文獻資源的收藏中心,,也是社會文化研究和傳播中心,,圖書館在知識保護方面起到很大作用。中法大學有30年歷史,,我們在這方面加強研究,,真正要把資源進行梳理挖掘,通過交流進一步拓寬研究,,尤其要加強和里昂中法大學的國際合作,。希望大家在中法大學史料研究和圖書方面共同努力、共同整理,,也希望各位專家給予支持,,更加深入地研究中法大學。
與會專家們圍繞中法大學特藏文獻及歷史文化研究等專題分別報了報告,,圖書館陳雁老師分析了中法大學建成與拆分的歷史因素,,介紹其拆分之后在華北大學工學院的傳承,以及北理工現(xiàn)存原中法大學藏書情況,;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的章宏偉教授對中法大學創(chuàng)始人李石曾先生作了人物研究和分析,;北京市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陳清茹主要談了吳稚暉在創(chuàng)建里昂中法大學時所做一些籌備工作,;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劉曉分析了中法大學鐳學研究所與藥學研究所的設立及意義;國家圖書館雷強介紹了中法大學與中法漢學研究所,;上海師范大學研究員俞可提出了有關(guān)中法大學研究的幾點比較教育思考,;來自北京大學的張弘揚教授介紹了北京大學保存的原中法大學藏書、原老北大和老燕大專題藏書及近幾年她們館在特藏方面的拓展,;北京理工大學校史館館長王民就近五年來對中法大學相關(guān)文物史料的挖掘所做的搶救工作做了介紹,。
會議還邀請了北京大學的孟華教授、段映紅老師,,以及老校友馬慶云,、趙承慶、勞允亮,、姚德源等老前輩,,還有中法大學名人之后楊勛先生(楊夢游之子)、史乃慧女士(李石曾兄弟之后)作為研討嘉賓,。
會后,,與會代表參觀了圖書館中法大學歷史主題展覽和老科學家學術(shù)成長資料采集工程館藏基地。